传播与出版
思享读书会
No.01 论《台湾教育的重建》
分享按钮
1994年4月10日,台湾数个民间团体发起了“四·一〇教改运动”,拉开了台湾教育改革的序幕。此后二十年,台湾的教育改革持续不断,有经验有教训更有反思。中国和台湾社会问题、教育问题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台湾教育改革必定给我们很多启示。2014年,是“四·一〇”教改运动二十周年,台湾社会各界也在总结、反思台湾的教育改革。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思想网于4月18日在北师大举办第一期读书会,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教授带领大家阅读台湾教育改革先行者——黄武雄的著作《台湾教育的重建》,重温“台湾的教育改革”。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张守礼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40多位朋友参加读书会,由研究院学术委员王丽主持。
杨东平院长首先带领大家回顾了台湾的教改历程。台湾的社会改革从1987年“解严”就开始了。1994年4月10日,数个民间教改团体涌上街头呼吁教改,针对台湾教育的“升学主义”、“管理主义”、“粗廉主义”三大问题,提出“落实小班小校,广设高中大学,推动教育现代化,制定教育基本法”的基本诉求。其直接的结果导致了1996年台湾“行政院”组织了一个以李远哲为首的“教育改革审议会”,来制定改革方案。此后的20年,教改问题一直处于社会的舆论中心,审议的具体教改项目非常之多,从多元入学方案,中考改革取消考试,再到教科书多元化,高中社区化,直至最近的“十二年国教”。
杨东平院长分析,台湾的教育改革对大陆有非常多的启示。台湾教改运动是在民主体制已经奠定的背景下开展的,而民主体制能够反映和吸纳民间教育诉求,所以台湾教改基本上是自下而上的改革。以“四·一〇”运动为代表,对教育改革的讨论和批评不断,教育改革始处是社会热门话题。教改有一个广泛的公众参与和社会动员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恰恰是中国大陆最缺乏的。另外,台湾的教育改革有明确的教育哲学和清晰的教育主张。我们国内教育改革无论政府和民间的声音往往围绕社会出现的热点问题,像“营养午餐”、“小升初”等,直到去年的“全国教育NGO年会”上才提出要关注教育本质的问题和教育哲学的问题。
最后,杨东平院长在对台湾教改成效基本评价时指出,台湾的教育改革总体来说是卓有成效的,教育民主化的改革是成效最为明显。台湾的教育改革最终走了“新自由主义”道路,私立教育的发展增加了入学机会,也使普通百姓的教育成本上升,而政府保障教育机会的功能没有突出。这一路线耐人寻味。
随后,参加读书会的各界朋友就台湾教育改革这一话题进行了讨论。张守礼理事在回应中指出,中国教育问题的解决最终要落实到公民权利的实现上。我们应该把目光更多投向体制外的新生力量,未来的希望在民间,在自下而上地生长。
教育思想网读书会是教育思想网的线下活动之一,旨在通过“大教育”视野下书籍的研读和话题的讨论,活跃教育及教育外围话题的讨论氛围,发现和培养新生代教育界“好声音”,架起关心教育话题的学人、实践者和其他人士沟通的桥梁。
Copyright © 21世纪教育研究院 京ICP备09037896号